在助听器的性能上总会提到几通道几频带,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事实上,为了理解讲助听器的频响按照频率分成通道和频带,我们首先要了解言语频谱。
言语覆盖了多种频率范围(音高),低频的元音(a、e、i、o和u)产生响度,高频的辅音(s、t、p、f、d、m、n等)产生语义理解。听力损失通常在各个频率是不一致的。例如,许多患者有高频听力损失而常常在听高音调的声音时感到困难(如女声、辅音、鸟叫等)。这说明患者能够感受到低频音提供的响度,而不能够感受到高频音提供的清晰度。此时选配助听器就要求精确地补偿各频率处的听力损失。
数字式助听器讲频率/音高的范围分成了通道和频带。这就使我们可以精确地独立调节该区域的特定频率。助听器的通道/频带数目因品牌/型号不同而不同。
如果患者的听力损失出现在整个频谱范围,此时可能需要较多的通道/频带。通道越多并非总是越好。如果听力图为平坦型,可能只需要2个通道。而Diane Van Tassel的研究表明,从理解言语的角度来看,3个通道就已足够。也有学者认为多通道在用于数字降噪方面可能比2~3个通道效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