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又称暴聋,特发性突聋,但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名称为突发性耳聋。De Klevn(1994年)首先描述此病。广州助听器专家说突发性聋发病率在上升,并趋向“年轻化”,已成为严重危害健康人群听力的耳科常见病。本属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听力耳突然在短期内不明原因丧失听力,其中多数病例遗留永久性听力损失,有如突发心肌梗死之死于心脏,对病人的心理和生理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已经引起耳科医师乃至一般人群的认识和重视。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症。
突发性耳聋是没有明显的原因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一般多为单侧不同程度的感音性聋,可以伴有耳鸣或眩晕。一般单侧发病,个别情况下可以双侧发病。没有特别明确的关于突聋的流行病学报告。根据文献报告:日本每年的新增突聋发病率为8-13/10万人;美国大约为11/10万人;奥地利和德国达到20/10万人;从全世界来看发病率在5-20/10万人左右。中国目前仍无权威性的流行病学报告。好发年龄为50岁,50岁以后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男女没有显示性差异,儿童罕见。
二、病因: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文献记载引起本病的原因共100多种,其中许多的罕见的。目前认为可能的因素包括:血管病变、内淋巴水肿、病毒感染、迷路莫破裂或上述诸因的联合。其汇总血管病变在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被大多数人认可。推测其病理生理机制为,病理性血管内红细胞凝聚→血液沾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缺氧→渗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液浓缩、小血栓形成→组织损伤。也有作者认为,膜迷路积水是某些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些轻、中度耳聋,不论有无眩晕,可能是美尼尔病的不同类型,亦蜗性梅尼埃病。
三、临床表现:原发症状(按照其出现的频率):突然发生的主观听力下降,但是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以及频率不同,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听力下降的感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廓廓周围异样感觉;感觉异常。继发症状:恐惧感;不适当的疾病评价控制;其它的心理躯体影响。但继发性症状往往被临床医师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