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听力损失问题越早诊断并验配合适的儿童助听器,就可以越早接受听觉刺激,学习语言。0-3岁是孩子是学习语言和交流的黄金阶段,如果能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听觉辅助和有意义的听觉刺激,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听觉口语发展环境,就意味着他们将有机会与健听儿童一样玩耍、沟通,成长。
一培养孩子的聆听技能,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1、为了营造积极的聆听环境,孩子必须随时处于最佳的听觉状态(除了睡觉和洗澡。);
2、持续佩戴助听设备。每天只戴一两个小时或者戴几天摘几天是不能算在听觉年龄里的,持续佩戴才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并接受足够的刺激;
3、父母应尽快学会对听力装置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等基本方法,确保听力装置处于工作中。可以和听力师学习维护、保养的方法,关于检查,可以使用六音测试、监听耳机、检测板等监听检查设备、叫名字观察孩子的听觉反应等方法;
4、与听力师保持积极的沟通。定期为孩子做裸耳与助听听阈测试,及时调机,并在平时多观察记录孩子对各种声音的反应,调机时细致地向听力师说明,可以帮助听力师更精确地调试设备,让孩子听得更好;
5、切断一切不必要的噪音,比如电器声,尤其是康复初期,孩子在噪音中聆听的能力还比较弱,应尽量避免一切无意义的噪音干扰。做语言输入时可以让孩子多呆在卧室等东西尤其是织物较多的房间,减少混响。在光滑的玻璃窗、墙面等地方挂上厚帘子也可以改善房间的声学环境,还可以给桌椅的脚穿上保护垫,此外,地毯、木地板和墙壁涂层也有助于吸收不必要的声音;
6、利用身边的一切声响教孩子学习聆听声音。想想身边的声音有哪些?在室内,我们可以引导宝宝听洗衣机的声音,炒菜的声音,翻书的声音,人拍手和咳嗽的声音,乐器或发声玩具声……在室外,我们可以听小鸟的叫声、风声、汽车声……家长首先需要自己“把耳朵叫醒”,尽可能多发现周围的声音一一引导并解释给孩子听,渐渐地,孩子就会把这些声音和代表的意义建立联系,也就是“听懂”这些声音。也许你也会发现,以前从没注意到的这些声音其实很有意思,它们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多彩。
二帮助孩子快乐地学习聆听,我们该怎么做?
孩子使用助听设备后,虽已具备通过聆听学习语言的能力,却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自然地听到声音。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会这些,就必须帮助孩子适应助听设备,养成使用耳朵“聆听”的习惯,为孩子创造一切聆听的环境和机会,不断地让孩子从“听到、听清、听懂”中感到快乐。
1、要想使聆听和语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必须让所有重要的家庭成员加入到这个过程中来。要和每个家庭成员多沟通,一起学习、分享促进孩子聆听和口语的方法。学会互相配合,当孩子听不懂时,用做示范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还要经常请家人和孩子一起谈论游戏、家人的照片等,并逐渐增加语言的丰富程度;
2、营造一种当孩子在玩耍、说话和倾听时都感到轻松、愉快的氛围。听觉和语言康复训练并不一定都是艰苦、枯燥的,将康复目标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聆听和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另外,犯了错误也没关系,重来一遍就可以了,孩子都是在错误中学习的;
3、给孩子一种他能够控制环境的感觉有助于培养他的听力和语言。给孩子提供熟悉、有序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自己选择他更喜欢的玩具,尽可能跟随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这会让他更有掌控感,能够更加安心、投入;
4、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允许他们探索。当对生活环境足够熟悉后,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会越来越强,这是好事。鼓励他多多参与家务劳动,家庭聚会等活动,引导他探索家里、小区、公共场所等环境,扩大他的活动范围和交流对象,你会发现聆听和语言输入的机会在不知不觉间成倍增加。
三帮助孩子提高对声音信息的认识
1、如果你的孩子听力补偿效果很好,就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孩子在互动中发展听觉技能,且在与孩子互动中尽量避免依赖视觉。有一个很好用的技巧是“先说后做”,比如孩子用手指着一个苹果示意你,你可以先看着ta说:“宝宝,你是要吃苹果吗?好的,妈妈给你拿苹果……”然后再拿给ta,次数多了,ta就会渐渐把“苹果”的发音和实物对应起来;
2、说话时靠近孩子的助听设备。助听设备的有效范围是一定的(通常0-2m效果最佳,最远可达5-10m。),在康复最初期,和孩子说话时最好蹲下来或者把ta抱在怀里,和ta保持同一高度,距离15cm左右,以后再慢慢扩大距离;
3、帮助孩子定位声源。当出现一个声音时,你可以通过语言或行动引导孩子去找声源,帮他理解是什么发出了声音,这个声音意味着什么。另外,双耳听力损失都比较严重却只是单侧佩戴辅听设备的孩子对声源的定位能力比较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侧也佩戴合适的设备进行辅助;
4、使用正常的音量、语速、节奏和强度。如果辅听设备合适,孩子并不需要过大的音量就可以听清你的声音,但很多家长常常忘了这一点。在康复初期你可以放慢语速,节奏和强度适当夸张,但发现孩子听得不错,就要渐渐使用正常的说话方式,就像其他人会对他说的那样;
5、尽量避免孩子看到你的口型。如果孩子听力干预的时间稍晚,可能会有看话的习惯,当你说话时发现他在盯着你的嘴巴最好遮口帮他纠正对视觉的依赖,如果只是很自然的看着你的眼睛或者根本没在看你就不必了,每次说话都遮口的话有可能给他造成误解(有的孩子看家长遮口,自己说话时也模仿着遮口,虽然他并不明白是为什么。);
6、同一时间一个人说话。同一时间听到很多种声音并要从中辨识需要的信息对听障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康复初期,所以在同一个时间,最好一个人和孩子说话;
7、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重复和练习是学习每样新东西的最大秘诀,不论是听懂一种声音还是会说一个词语。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是有效的重复,比如他的注意力在你这里的时候,否则有可能会变成噪音被“屏蔽”掉;
8、轮替。用期待的眼神、停顿、儿歌及对话示范等引导孩子“轮替”的意识;(这个以后还会细讲。)
9、制作经历簿,用孩子的经历编故事。为让孩子保持成就感和亲切感,我们可以为他日常的生活经历建立相册或经历簿,如购物、去公园……做好后和他一起观看,谈论,如果孩子大一点,最好让他也参与到制作过程中来;
10、不要“过度赞扬”。赞扬并不等同于鼓励,如果您对孩子“过度赞扬”,孩子可能会形成依赖,为“赞扬”而做,就丧失事情本身的意义和乐趣,不赞扬就没有了做的动力,甚至没有得到赞扬就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有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表示你听到了的回应就够了。
四成为健谈的伙伴
发展听能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听障儿童利用听觉学习有声语言,建立表达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1、轮流当老师。总是你教他学未免枯燥,两岁以上的孩子还是很喜欢角色扮演游戏的,如果有一定的语言发展,可以给孩子当老师的机会,他一定很兴奋,说不定话比你还多;
2、在游戏过程中渗透语言输入和交流。当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和他做游戏吧,过程中一定有很多说话与交流的机会;
3、使用与听觉年龄相宜的句法和内容。了解孩子的生理年龄和听觉年龄,据此调整语言的长度、词汇和结构;
4、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健谈伙伴,“讲述”生活很重要。当你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可以和孩子描述、谈论你在做什么。
语言的形成和听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倾听机会,他们形成口语的机会就会大打折扣。除了听障的严重程度和孩子的助听设备得到的帮助程度之外,孩子学习讲话的机会也决定于家里人输入给孩子有意义的声音的多少。
所以,为了孩子,让我们张开嘴巴把自己变成聪明的“话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