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身体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例如牙齿开始脱落,头发开始变白,眼睛逐渐老花,走路逐渐迟缓等,还有些人开始出现听力下降,听不清别人说话的现象。这是机体老化带来的正常现象,却不容忽视。
听不清别人说话引起的交流障碍会大大降低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而社会交往减少了,人的生活质量普遍就会降低。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变弱还会导致精神状态和情绪反应逐渐恶化,严重者还可诱发心理创伤、抑郁倾向及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等。老年人听力下降不仅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家庭和谐。
虽然人随着老化听力下降是自然规律,但是具体到每个人下降的程度却有着极大的个体差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老人八九十岁还耳聪目明,有的则五六十岁就开始耳背。这和很多因素有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总结出几种老年性听力损失的诱发因素:
1、年龄--年龄越大,出现听力下降的几率就越高;
2、患有老年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
3、遗传--家族史上有此症状的人出现听力下降的风险更大;
4、环境--曾经长期接触噪声的人更容易在年老时出现听力下降;
5、饮食营养--缺乏维生素会导致听力下降;
6、精神压力--精神压力过大的人更易听力下降,甚至出现突发性耳聋。
已经有了听力下降或者是听力下降的高危人群首先一定要知道:老年性听力下降就像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一样,是正常的生理机能的退化,它并不可怕,也不丢人。所以,如果有了听力的下降,一定要正视它,千万不要因为怕别人知道而隐瞒,也不要因此就觉得自己是残疾人而郁郁寡欢;同时,还要及时地进行治疗和干预,避免听力的继续下降和理解能力的损伤。
此外,如果能在生活中尽早地多加注意的话,老年性听力损失还是可以有效地延缓或预防的。
以下方法可以防止听力下降及减缓听力下降的速度:
1、中老年人要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减慢身体包括听力衰老的过程。但听力不好的老人不建议长时间跳广场舞,因为通常广场舞的背景音乐音量很大,对听力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2、合理安排饮食--中老年人不要摄入过多的脂肪及甜食,宜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清淡食品,以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耳的听觉功能;
3、戒烟--香烟中的某些成分可引起小动脉痉挛、招致内耳的感觉上皮发生破坏,进而引起听觉的损害,故中老年人尤其是听力下降者最好要戒烟;
4、避免或减少噪声刺激,防止噪声对听觉的损害--对于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应该配带护耳器或用耳塞隔音来降低噪声对耳的刺激;
5、谨慎用药--临床应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耳毒性药物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即使需要应用时也宜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尽可能用短期治疗,缩短服用时间。耳局部的用药尤其需要重视;
6、多做耳保健操--可以经常用手按摩耳廓或用手指不停地挤压耳屏并轻轻地用掌心向内耳挤压和放松,这样做可以对鼓膜起到按摩作用,但是注意不要太用力;
7、及时到医院检查--中老年人一旦发现听力减退,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明病因,确定病变性质,尽早治疗,干预治疗不了的可及时选配助听器,防止听力损失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