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关注,早筛查
对宝宝的听力关注应该从出生开始,我国听力残疾是一个数据庞大的人群。对于存在听力问题的宝宝,早期进行听力筛查、准确听力诊断及听力干预,是帮助宝宝正常交流、走入社会的最有效方法。
我国现已广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从宝宝出生起就开始关注听力情况,而对于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宝宝,新生儿听力筛查至关重要。
2留心宝宝不合常规的表现
当宝宝出现听力问题时,会表现出对声音反应不灵敏,常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在宝宝背后或看不见的地方呼唤他名字时,宝宝总是没有反应,或需要提高音量才有反应;(2)宝宝睡眠时,不易被声音吵醒;(3)宝宝学说话较晚,发音少,或三岁后仍然发音不清;(4)宝宝看电视或听音乐时,总是要求把音量开到很大;(5)某些声音总是听不到听不清(如口哨声、流水声、小鸟叫等);(6)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固执。
如果宝宝有以上表现出现,家长可要留心,严重情况下要到医院就诊。
3早发现,早干预
对于存在听力问题的宝宝,早期诊断、干预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最佳处理策略。早期发现宝宝听力,有助于尽早进行听力干预,而早期听力干预是让宝宝认识声音、学会说话、正常交流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是指在宝宝出生3-6月时(如宝宝早产,应在纠正胎龄满3月时),在指定儿童诊疗中心进行诊断性全面检查。如宝宝确实存在听力问题,最早在宝宝出生3个月,得到准确听力诊断后即可通过药物治疗,或选配助听器进行早期干预。
2、照顾宝宝的时候多跟他说话,尽管他还听不懂,但可以让他感受言语节奏和语调。
3、宝宝哭的时候,要给予言语的安慰:当他清醒时,放些优美音乐促进他的听觉发展。
4、常带宝宝到动物园、公园等自然环境中去,聆听鸟声、动物的叫声、流水声等,都可以促进听觉的发育。
5、8个月的宝宝能模仿发音,这时一定要用正确的发音来引导宝宝学习说话,平时无论在给宝宝做什么事,最好边做边说。
6、教宝宝说话时,首先要教他熟悉的物体名称,让他在看到物体的同时能听到这种物体的名称,逐渐使他能将词和物联系起来。
7、宝宝学会说话时,要开始训练他如何正确地表达语言。多给宝宝听音乐,学习唱歌,这对提高他听觉的分辨能力很有好处。
如何避免噪声导致听力损失?
1避免玩具噪声
各种有声有色的电动玩具,在启发宝宝智力的同时,过大的声响,可能对听力造成声学损害。在购买小年龄孩子的玩具时,一定要仔细挑选,切勿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幼儿。
所以,在给宝宝选择玩具时,一定要注意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玩具发出的声音要控制在70分贝以下。
首先,要购买正规玩具。其次,要筛查玩具。在宝宝拿到玩具之前,父母应该先把它放在距离自己头部大约30厘米的地方听一听。如果你都被吓了一跳,那么它的音量就肯定超标了。在使用时,控制玩具的音量,如果太吵了,建议用胶条把它的喇叭粘住,以减小音量,或者干脆把电池拿出来。在孩子玩电子游戏或者听立体声设备时要尽量缩短使用时间。
2避免环境噪声
可能生活环境中一些不易被发现的噪声正在损害宝宝的听力,其中就包括家庭环境噪声和室外噪声。家庭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一些家用电器、家庭周边环境等,例如一些研磨机、搅拌器,或是邻居装修的电钻声,噪声很大,应将宝宝抱离声源所在的房间,或是给宝宝戴上防噪声耳塞。要避免宝宝长时间处于KTV房间中、在重工业工厂、施工场所或广场舞音响设备附近玩耍。此外对于稍大儿童,要告知尽量不使用耳机(尤其不要在地铁、公交车等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需要时多使用扬声器播放声音。
3正确躲避噪声
当遇到不可避免的巨大噪声时,应教会宝宝正确的躲避噪声方法:如张嘴、将耳朵转向较为安静的方向、用手指堵住外耳道等。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给宝宝使用耳毒性药物,防止由于用药不当引起的听力损失。常见耳毒性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水杨酸盐类药物等。
听力损失会对孩子心态方面造成哪些影响?如何面对听障儿童?
对于存在听力损失的宝宝,如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会影响宝宝语言发育、理解认知、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甚至造成今后的心理问题。当宝宝通过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时,首先要让家长建立正确的认识。正如宝宝出现视力问题需要戴眼镜一样,听力问题依然需要医疗设备来进行矫治。同时也要教育宝宝,配戴助听器 和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宝宝听音乐、做游戏,和其他孩子没人任何不同。当然也有一些针对听力损失宝宝的聆听技巧,希望可以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1)放慢速度:有时宝宝并非听不到声音,只是对说话声的识别能力有限,因此和宝宝说活时,不要着急,试着放慢速度,有利于宝宝听懂听清。
(2)利用各种非语言讯息:说话只是进行沟通的一种方法,而对方的眼神,脸部表情,身体语言甚至周围环境等,都能帮助宝宝了解谈话内容。
(3)控制谈话环境:尽量在安静环境中对话。即使是听力正常的孩子,在噪声环境中对话都会感觉到困难;因此在和宝宝谈话时,应把电视和收音机的声音降低或关掉,或另选一个较安静的地方。
(4)请说话时面对光线:对于有些仍依靠唇读的孩子,在对话时,能否清楚的看见对方的脸极为重要,如果对方的脸上有影子或者脸背着光,应请对方移到较亮的位置。
(5)缩短谈话距离:谈话时尽量与宝宝缩短距离,最好能清楚看到对方的脸。
刘海红主任答家长问
家长: 宝宝初筛没通过,是不是意味着听力不行呢?筛查没问题,就表示宝宝听力以后都不会出现问题吗?刘主任:新生儿听力初筛是在宝宝出生1-3天内,通过客观、简便、快速的方法,将有可能具有听力障碍的宝宝筛选出来,并提示家长进行进一步诊断和追踪观察。对于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宝宝,有的家长即认为宝宝听不见声音,极度的担心和焦虑;相反,还有部分家长观察到宝宝能听见关门声,觉得听力没有问题,从而不带宝宝去做进一步检查。然而,初筛未通过的宝宝不意味着一定听不到声音,还需在宝宝42天是进行复筛以及后续的诊断性检查。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能听到声音,但不代表能听清声音,必须定期进行后续的追踪检查。
家长:宝宝洗澡、游泳耳朵进水如何处理?到底该不该给宝宝掏耳朵? 刘主任:当宝宝耳朵进水时,会表现为吵闹、甩头或抓耳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诱发外中耳炎症。家长可以用棉签,轻轻插入宝宝耳朵旋转,一定不要插入太深,并且要固定好宝宝头部。耳朵进水可能会引起宝宝耳朵疼痛、哭闹不安。由于宝宝的外耳道皮肤不同于成人,比较娇嫩,与软骨部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如果用耳挖勺、发卡、火柴杆甚至牙签去掏挖,容易引起外耳道疖、疼痛、炎症、溃烂甚至影响张口和咀嚼。
家长:我是一个准妈妈,为了给宝宝培养音乐细胞,每天都开很大的声音来听音乐,有时候干脆把录音机直接贴在肚子上。会对宝宝的听觉造成伤害吗?刘主任:胎教音乐主要是以音乐刺激胎儿听觉器官的神经功能,从而有益于胎儿脑部发育。在孕期播放舒缓的乐曲,可以为出生后的宝宝培养音乐爱好,并为开发宝宝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因此从胎教角度来看,这位准妈妈的胎教方式是不可取的。胎教应选择在胎儿觉醒或有胎动时进行,一般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合适,音乐播放器应距准妈妈1米左右,声音强度65-70分贝(稍大声说话的音量)。
听力健康对儿童成长来说十分重要。不同月龄的宝宝,听到声响后有着不同的反应。各位家长要多多观察宝宝们的反应情况,呵护儿童听力,避免听力损失。